2022年7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哈尔滨华旗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其中第44分会“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吉平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阮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张海燕副教授共同召集,于7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顺利举办。
我国在十四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中首次将“新污染物的治理”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废处置等并列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污染物的筛查和识别是治理的首要前提,相关研究将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次分会围绕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主题,共收录50余篇会议摘要,设置26个口头报告(包括9个邀请报告)。
分会邀请了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匡华教授代)、北京工业大学高学云教授(线上报告)、同济大学毛舜教授(线上报告)、暨南大学陈达教授、南京大学韦斯副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琳研究员、清华大学陈超副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卢宪波研究员和高媛副研究员做邀请报告,另有17位学者也就他们最近的研究进展先后作了精彩的口头报告,涵盖全氟及多氟化合物、有机磷酸酯、乙烯基硅氧烷、亚硝胺类、氯化石蜡、溴代双酚A/双酚A、三氯生等新污染物,内容涉及大气、灰尘、土壤、人体尿液和血液等中新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的筛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环境赋存行为、人体暴露风险等。分会报告精彩纷呈,讨论热烈,会场一度爆满,座无虚席。
江桂斌院士在会议期间亲临会场,并发表了热忱洋溢的讲话。他认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会加快部署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尽管我国学者在新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前期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和研究团队。但是如何将基础研究的发现转换为应用成果,服务于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国家需求,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环境化学大会设立“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分会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新污染物研究的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在新污染物筛查与识别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理效应、健康危害以及控制治理提供基础支持,也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科学数据。江桂斌院士在指出新污染物研究的未来需求的同时,鼓励在场专家及同学们坚定学术方向,持续奋发有为,形成自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