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两校携手共促人才培养|国科大杭高院-地大(武汉)“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者:环境学院   时间:2025-11-19 11:09:25  浏览:

20251113-15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活动在杭高院环境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环境与健康”为主题,涵盖学术沙龙、实验室参观与课外实践等多个环节,旨在深化两校在环境科学与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

开幕仪式:携手启新程

1114日上午9时,活动在环境学院谷鼎园区1号楼405会议室正式启动。环境学院副院长张海燕教授首先对地大(武汉)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环境学院在人才队伍、实验场地和仪器平台等各方面的建设进展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随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党委委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邢新丽教授也介绍了该校环境学科的发展脉络,凸显了学科在地热资源勘探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海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实践等特色优势及标志性成就。双方的介绍交流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为未来更多的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学术沙龙:聚焦前沿,激荡思维

紧随其后的学术沙龙环节中,两校青年教师聚焦新污染物识别、环境分析检测、健康效应评估、新型采样技术等前沿热点方向,陆续带来了兼具深度与创新性的精彩学术报告。该环节由杭高院环境学院韩德明副研究员主持。

杭高院环境学院王杰平副研究员以3D打印光固化技术在光化学合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为主题展开分享,直观呈现了交叉技术赋能污染控制、助力材料开发的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

金蓉副研究员系统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新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及迁移转化机制,结合青藏高原、深海等极端环境的实地采样分析数据深化论证,并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在污染物全球迁移模拟中的创新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

李志刚副研究员以消毒副产物的识别与控制为核心议题,选取PFHxS为典型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在氯化过程中的生成路径与核心机制,并系统分享了“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方法。报告尾声,他特别寄语本科生,鼓励大家主动投身科研实践,在探索中锤炼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

孙振东特聘副研究员以叔丁基羟基苯甲醚(BHA)为研究核心,先聚焦其成脂分化效应及分子机制的解析,再延伸至肥胖与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关联维度,层层递进地阐明了化学物质与健康风险的内在联系,逻辑清晰且兼具学术深度。

随后,地大李民敬副教授系统介绍了功能酶靶向质谱分析技术的核心原理,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建模中的实践应用,深入剖析了当前环境样品中功能酶测定面临的技术瓶颈,并结合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为该领域技术突破提供了清晰思路。

最后,地大陈伟副教授聚焦水体新污染物监测领域,系统分享了被动采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其中重点详解了新烟碱农药的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研究成果,为该类污染物的精准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参考。

实验室参观:沉浸式探索,零距离感知

在赵珒、蔡心怡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菁英班学子走进学院实验室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各类高水平仪器设备,认真聆听老师对设备原理、应用场景及卓越性能的细致讲解,直观体会到先进科研设备在学术探索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课外实践: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赴铜鉴湖的外出考察,通过实地勘察其生态环境与水文地质状况,旨在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夯实基础。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701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