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王亚韡教授工作室在高海拔地区(西藏)水源水消毒副产物生成特征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环境学院   时间:2024-08-09 18:21:31  浏览: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王亚韡教授工作室在高海拔地区(西藏)水源水消毒副产物生成特征解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r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uring chlor(am)ination of source water in Tibetan Plateau, China”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消毒能够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降低伤寒、霍乱等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是20世纪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能够与水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三致”毒性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如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等。当前高海拔地区饮用水DBPs的研究数据比较匮乏,青藏高原属于高海拔地区,其受工业及人类活动的污染程度比较低,水源水中外源有机质的干扰较小,有利于深度解析饮用水中DBPs的生成与前体物分子组分特征解析的研究。

消毒副产物特征解析关键图文摘要

本研究针对西藏林芝地区水源水,进行了模拟次氯酸钠和一氯胺消毒,探究了高海拔地区水源水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亚硝胺等DBPs的生成潜能及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氯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N-亚硝基吡咯烷是主要的DBPs。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DBPs中卤乙酸的浓度占比较高,亚硝胺中浓度高检出率高的是N-亚硝基吡咯烷而不是亚硝基二甲胺,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水源水溶解性有机质分子主要以木质素类和单宁酸类化合物为主,且水源水中DBPs的生成,与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UV254、SUV254以及其溶解性有机质的新鲜度指数β/α和等效双键数DBE值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系统阐明了高海拔地区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组分特征和DBPs的生成潜能,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影响DBPs生成的关键因子,这将为高海拔地区饮用水有毒DBPs的有效控制和去除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2022级硕士生陈瑞卿,通讯作者为李志刚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杭高院自主立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4628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701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