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Chem. 丨 杭高院生命学院陶鹏在蛋白质共翻译折叠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年09月10日 09:52        点击:[]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列为“生物学重大挑战”之一。传统研究集中于体外自由折叠(FF),但体内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边合成边折叠,又称共翻译折叠(CTF),现有实验表明体内外折叠存在差异,但微观机制尚不明确。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生命学院)助理研究员陶鹏在《Communications Chemistry》发表题为"Pathway regulation mechanism by cotranslational protein folding"的研究论文(DOI: 10.1038/s42004-025-01636-6)。该研究通过开发GPCTF计算框架,对三种不同拓扑结构蛋白(图1)的共翻译折叠过程进行系统性模拟,累计模拟轨迹超8毫秒,捕获357次折叠事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共翻译折叠模拟研究。


1 GPCTF计算模拟框架

研究发现,相较于自由折叠,共翻译折叠可以促进螺旋结构的形成,同时减少长程非天然接触。不仅如此,在翻译完成后,共翻译折叠与自由折叠遵循相同的折叠路径,但共翻译折叠会改变不同路径的占比。以全β链蛋白GTT为例(图2),其折叠存在两条路径:Path I(折叠时间中位数163.2 ns)和Path II(折叠时间中位数198.9 ns)。共翻译折叠可以显著提升快速折叠路径(Path I)占比,从而提高体内折叠效率,且该效应受翻译速度调控。综上,该研究阐明了共翻译折叠的路径调控机制,并成功解释了当前实验结果中的差异,为理解蛋白质体内折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2 比较GTT的自由折叠和共翻译折叠路径

杭高院为该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杭高院生命学院助理研究员陶鹏为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肖弈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杭高院人才启动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4-025-01636-6


下一条:Research | 杭高院生命学院陈洛南/刘小平团队在单细胞特异性因果网络构建取得重要进展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象山支弄1号

电话:0571-8608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