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韶华,强国奋进有我!2021年11月5日, 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公开评选会在国科大杭高院举行,各二级学院评审专家担任本次评选会评委,近100名学生到场观看评选会。经过精彩激烈的现场答辩和专家点评评比后,我院博士生杨天标和硕士生黄倩倩分别以各组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
杨天标
个人简介: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药物设计学专业, 2014-2018年就读于湘潭大学,攻读制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药物设计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蒋华良院士,郑明月研究员。现研究方向是利用深度学习开展药物设计和发现研究。构建了成药性拓展空间数据库DrugSpaceX,为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药物设计奠定基础。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16.971),J. Chromatogr. A 等期刊发表,并申请发明专利3项。
心路历程: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蒋华良院士和郑明月研究员,犹记得在推免面试的时候,老师们结合我的背景和兴趣,明确了我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将近四年的学习和了解,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希望能够通过计算和建模的方法,做些对药物研发有用的工具。
在科研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愉快。如果是科研课题上遇到了难题,记得向老师反馈和交流,别自己在那里耗着。记得我手头的课题将近两个月没进展,老师直接指出了“天标,你别是报喜不报忧吧?”,“你可别有啥偶像包袱,不懂的就问,解决问题是关键。”真的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后在老师和小伙伴的帮助下,很顺利的就把难题解决了。所以如果说科研学习上的感悟的话,个人感觉“交流”很重要,单打独斗的话,很容易钻进牛角尖。
关于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的,以及平时的兴趣爱好。相对而言,科研一直是枯燥无味的,偶尔有个好结果会让你兴奋一下,但相对而言sad是常态,所以在科研之余,要学着去享受生活,从生活中得到一些积极的正反馈,这样我们可以以一颗平常心去工作,效率也会更高些。
暖心寄语:在过去一年以来的学习和生活里,喜忧参半,有收获亦有遗憾。余生很长,借用朋友的一句话“心无旁骛让自己变得更好,美好才会如期而至吧”。以老一辈的科研前辈为榜样,做个儒雅的人,正如个人的人生信条那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努力,奋斗!
黄倩倩
个人简介: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药学专业,师从黄蔚研究员,共青团员,202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期间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自2020年9月入学杭高院以来,我不断进取,综合测评位居药学院第1名。先后获得“2020年杭高院优秀学生干部”、“2020年杭高院优秀志愿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21年杭高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21年,光荣的成为杭州市青马工程西子学院的一员。
心路历程:国奖是我压在心底的梦想,日日夜夜都魂牵梦萦,直到现在我仍觉得恍惚。除了继续努力,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所谓过往,皆为序章,我会努力的,未来我一定会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暖心寄语: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让生活更加丰满。师弟师妹们,一起加油!
新生感悟:
宋嘉仪:非常荣幸参加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的申请答辩,让我能够一睹各位参选师兄师姐的风采。
结合评审老师提到的钟南山院士的发言:“我们(科学家)成为偶像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通过偶像,让年轻人学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我感到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也是为我们树立了学校内各个专业的“偶像”。对于还没进入研究生状态的同学们,师兄师姐们的学习激情和生活态度无疑是给了我们一盏引路灯,告诉我们能往哪走、能怎么走;对于已经找到努力方向的同学们,师兄师姐们在台上大放光彩的身影也是一针强心剂,让我们更加努力以期自己也能取得耀眼成绩。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学习的目标和终点并不是个人取得的成绩,而是有能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大小“偶像”们的带领下,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马舒元:观看本次优秀师兄师姐的答辩,我深知优秀的人确有其优秀之处,在师兄师姐介绍自己的简历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师兄师姐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之熟悉以及师兄师姐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师兄师姐他们在兼顾学生工作的同时还能在学业上取的很好的成绩,特别是药学院的黄倩倩师姐和杨天标师兄给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值得学习!
王菊:候选人在讲台上展示的成果,来自于每一天的积累,每一天的进步。无论是否获奖了,答辩的两个小时都体现了答辩人对自己生活的总结。他们讲述具体研究工作时的真诚和热情,寻找人生方向的探索和尝试,更重要的是其后对人生意义和未来规划的思考逻辑都使我感觉受益匪浅。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