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以“天眼地网,应急先行”为主题的2025防灾减灾大会“空天计算赋能即时应急”论坛在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为加速空天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推动灾害救援迈向全链路智能,论坛聚焦构建“天基监测-空域感知-快速分析-地面响应”立体应急体系,以空天计算技术重塑灾害救援黄金窗口。

图1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陈晓立致欢迎辞

图2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郑宇化致辞并主持论坛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陈晓立副秘书长发表了欢迎辞,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郑宇化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邸国栋分别致辞并主持会议。论坛邀请到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史治国教授,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应用部主任李素菊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旭东研究员,之江实验室姚柯璐高级工程师等8位专家就空天计算赋能即时应急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成果等做主题发言。

图3 史治国教授作题为《面向无人机监管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研究》的主旨报告

图4 李素菊研究员作题为《面向应急救援的卫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框架》的主旨报告

图5 高旭东研究员作题为《超低轨卫星在即时应急方面的应用与星载智能计算需求》的主旨报告

图6 姚柯璐高级工程师作题为《具身智能卫星系统研究》的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史治国教授在题为《面向无人机监管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研究》的主旨报告中,系统解析了异构网络环境下的通感协同技术原理与应用路径;应急管理部李素菊研究员聚焦应急救援场景,创新性阐述了“通导遥”三源数据深度融合的卫星技术框架与系统架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旭东研究员立足超低轨卫星技术前沿,深度剖析了星载智能计算在分钟级灾情响应中的技术挑战与实现范式;之江实验室姚柯璐高级工程师则突破传统卫星设计理念,提出了具备自主感知与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卫星系统创新架构。

图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邸国栋主持论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江枫作题为“空天地一体通算融合网络赋能极端场景托底保障”的主题报告;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张承康探讨了“星载遥感影像大数据智能处理及其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高嘉浩分享了“火灾烟雾气溶胶光学精准传感方法及探测器”的相关进展;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赵益晟报告了其团队在“遥感视觉-语言大模型在轨推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系列报告从空天计算、智能载荷、系统集成等多维度,为构建智能化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图8 参会专家报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科大杭高院智能学院首席教授韩银和主持“空天计算赋能即时应急”主题圆桌论坛,与多位空天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展开深度研讨。圆桌论坛立足“技术-场景-产业”三维视角,深度解构卫星智能遥感、无人机群、空天地通导遥融合应用等核心技术的应急适配性,重点研判商业航天在极端灾害场景下的发展范式——通过异构智能载荷集成、星间算力动态调度等技术路径,探索商业航天与应急救援体系的价值闭环构建。

图9 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