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王亚韡教授工作室在防晒和隔离类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环境学院   时间:2024-04-28 12:37:45  浏览: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王亚韡教授工作室在防晒和隔离类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UVs)的经皮渗透和皮肤暴露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ercutaneous penetration and dermal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UV absorbents in sunscreens and isolation cosmetics”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 & Health

紫外线吸收剂和过滤剂在化妆品中扮演着防晒的重要角色,然而,它们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过敏反应,甚至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循环,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为确保消费者的安全,部分国家已对防晒类化妆品中的紫外线吸收剂(ultraviolet absorbents, UVs)的使用施加了限制。然而,因其与聚合物的优良兼容性,UVs仍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材料,并可能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被无意引入。皮肤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关键屏障,但化妆品中渗促剂的存在可能增强UVs的透皮能力。尽管已有关于UVs环境行为的研究,但其在化妆品中的赋存情况仍不明确,使得无法准确评估化妆品中UVs对消费者的潜在风险。因此,深入探究防晒类化妆品中UVs的赋存情况、潜在来源及透皮机制,对于准确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共从市场上采集了87份防晒霜和隔离化妆品样品,包括不同种类防晒剂类型、不同防晒倍数以及产地。使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对防晒类化妆品样品中的UVs进行前处理,靶标测定其中UVs的浓度水平,分析防晒类化妆品中UVs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揭示了防晒剂成分类型和防晒系数是影响化妆品中UVs赋存和分布的可能因素。利用EPISkin模型模拟UVs在真实皮肤中的行为,揭示了不同单体在表皮组织中的穿透能力。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皮肤生化屏障在UVs代谢和运输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利用ADMETlab 2.0NERDD模型评估了UVs作为P450酶底物和抑制剂的潜力,并预测其代谢产物,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关系。进一步,分子对接模拟表明UVs与皮肤中的转运蛋白具有强亲和力,揭示了主动转运在皮肤穿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评估了通过皮肤暴露的每日UVs暴露量,发现UV-P的皮肤暴露水平已接近参考剂量,因此亟需开展全面的人体暴露评估以确定UVs对普通人群的暴露风险。该结果为全面揭示防晒类化妆品中UVs的污染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阐明经由皮肤暴露UVs的渗透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优化化妆品配方以平衡新污染物管控与人体暴露提供技术支持。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博士生白露,通讯作者为王亚韡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envhealth.4c00039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701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