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郑明辉教授工作室在卤代多环芳烃光化学转化机制及环境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环境学院   时间:2025-04-11 10:16:18  浏览: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郑明辉教授工作室在卤代多环芳烃(XPAHs)的大气光化学异相转化机制及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论文题为《Heterogeneous Phototransformation of 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fluencing Factors, Mechanisms and Products》。

作为多环芳烃(PAHs)的卤代衍生物,XPAHs近年来因其相较于母体PAHs具有更高的持久性、毒性和生物蓄积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光化学过程中,非均相反应被认为是驱动大气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关键机制。同时,大气颗粒物(PM)不仅是环境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相反应的关键介质。然而,尽管多相反应可能在颗粒态XPAHs的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转化机制、反应途径以及产物仍不明确。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PAHs的源解析和浓度监测方面,而对其在复杂大气环境中的动态转化机制仍缺乏深入认知。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XPAHs在大气颗粒物(PM)上的异质转化机制、影响因素、转化途径及其产物。为此,研究结合了实地采样、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及非靶标筛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收集了全年大气颗粒物样本,并对XPAHs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变量参数分析,探讨了气象条件与XPAHs浓度波动之间的关联,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此外,研究还开展了光转化模拟实验,系统揭示了XPAHs在不同粒径、湿度、温度及大气氧化剂作用下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同时评估了转化产物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传输能力及毒性,以量化其转化带来的环境风险。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XPAHs的环境转化机制及其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462CB

图1. XPAHs的浓度、颗粒物分布、季节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杭高院环境学院2022级硕士生杨越瑶,通讯作者为杭高院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金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领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研究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cp.copernicus.org/articles/25/3981/2025/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701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