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宇教授工作室

王建宇教授工作室

王建宇教授工作室

日期:2021-05-25作者: 浏览量:

王建宇教授工作室简介

l 工作室成员介绍:

首席教授:

王建宇 研究员,博导

简介:王建宇院士是国际著名航天航空遥感技术专家,在红外光谱技术领域深耕超过30年,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同时担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空间光电技术与系统研究,担任科技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下一代碳卫星技术方案”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高分”专项航空系统副总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常务副总师、微重力卫星“太极一号”工程总师,在量子通信、超光谱遥感、激光探测和空间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原创性、系统性贡献。获国家科技奖4项,省部级奖13项。主持了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解决了星地量子科学实验中光束对准、偏振保持和单光子探测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确保了星地量子秘钥分发、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科学实验的完成;提出了超光谱成像与激光遥感相结合的探测新方法,解决了多维遥感探测中信息同步获取难题,主持研制了多种超光谱遥感系统,并产生重大效益;提出了空间远距离激光高灵敏度单元和阵列探测方法,实现了中国激光遥感的首次空间应用。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67篇,被引1056次。

双聘教授:

李春来研究员,博导;

全职教师:

亓洪兴研究员,博导;

刘世界副研究员,硕导;

何欣 助理研究员

唐国良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赵帮健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曹晨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陈丽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l 研究方向:

总体简介:立足于新型光电探测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以极限分辨力红外视觉感知为技术核心、聚焦红外航天载荷、红外气体探测、红外基准计量技术、AI/AR智能化处理、深低温环境等重点研究领域,致力于走出实验室高精尖科技“象牙塔”,打通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Ø 李春来研究员:

李春来研究员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多项民用航天型号任务,主要包括:环境一号B星红外相机(主管设计师);实践九号B星长波红外相机(主管设计师);嫦娥三号卫星红外成像光谱仪(主管设计师);嫦娥四号卫星红外成像光谱仪(主任设计师);嫦娥五号卫星有效载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副主任设计师);火星探测任务矿物光谱分析仪(副主任设计师)。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点项目“星载红外高光谱成像载荷研制”,完成我国第一台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样机研制,得到广泛关注。后续负责 “高分”专项某热红外高光谱相机,进一步推进热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近年来开展了新型光谱成像技术和高光谱目标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航天系统部预研“星载计算光学技术”、**部预研“高分辨率快照式光谱成像识别一体化技术”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2019年荣获六部委联合颁发“嫦娥四号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Ø 亓洪兴研究员:


亓洪兴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党总支书记。200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红外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院士。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一直从事一线科研工作至2020年10月,此后调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参与学校建设工作。科研期间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要包括:月球探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探测技术研究、科技部863项目——机载天然气管道泄露监测红外激光雷达研究、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航空遥感系统推帚式高光谱成像仪研究、国家重大高分专项——高分辨率无人机红外相机研究等。科研期间带领团队突破了复合稳定控制和像移补偿技术,解决了运动平台面阵摆扫红外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瓶颈问题,为国家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申请30多项,授权10余项。曾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Ø 刘世界副研究员:

刘世界,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谱极限探测、计算高光谱成像、气体多参量探测、高精度红外计量等。科研期间先后承担和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并参与项目有星载计算光学成像技术(HT系统部预先研究)、极限灵敏度超分辨全天时空间量子成像技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计算的高空间-光谱分辨率成像技术(JW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新体制红外高光谱视频成像载荷技术(科技工业局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高灵敏度红外成像识别建筑外墙损伤风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星载超稳时钟研制与测试研究-超稳时钟需求分析与验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分辨率多光谱红外成像气体智能检测系统研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期间带领团队突破了极限光谱探测技术,解决了光谱探测灵敏度问题,为国家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同时主持横向项目10余项,总经费达上千万元,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一作和通讯10余篇),专利申请20余项(前三发明人10余项)。目前正积极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任杭州光电智能感知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并参与成功孵化一家高科技公司-极源(杭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任CEO),已经形成极可观的产值,为杭高院“一核两翼”总体战略框架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一翼发挥了领军作用。

l 联系方式:

电话:18463758401(唐老师) 18516160935(刘老师)

邮箱:tangguoliang@ucas.ac.cn  liushijie@ucas.ac.cn